全国政协委员岳华峰:建议加大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
2012年,陕西省民政厅印发《关于2012年“社区老年餐桌”建设的指导性意见》文件,西安市开展了老年餐桌建设试点活动,经过8年的努力和市场考验,全市建成社区助餐服务点534个。一些老年餐桌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老人的点赞,但老年餐桌发展中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,面临社区场地紧缺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、服务人员不专业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,造成各区域发展不均衡,品质难以保证。
岳华峰调研发现,在市场层面上,专业的老年餐饮企业少,能形成品牌且有持久性的更是凤麟毛角,缺少标准和市场引领。现有餐饮企业缺乏对老年人身体机能、饮食搭配等研究,对老年人饮食需要了解不深,造成老人不吃老年餐,同时高龄、失能失智这类特殊群体老人配餐上门也存在问题。此外,现有的老年助餐经营模式较为单一,老年餐市场需求与实际成本存在矛盾。
岳华峰建议,国家出台配套政策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应明确包括社区养老助餐所需的建筑面积、公益性质及水、电、气等配套设施标准、经费来源;出台养老助餐产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国家政策,明确老年餐桌的工作目标、布局标准、餐配标准、服务模式、配送服务、补贴制度等;市场监管部门应健全监督和审批工作,针对各地市目前已开办的老年餐桌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,对老年餐桌经营状况和就餐规模进行有效地评估。同时,国家应加强引导,鼓励培育养老助餐品牌。通过规模化、连锁化发展,培育孵化几个影响力大、标准化水平高的名牌企业,支持品牌建设百花齐放。
(责任编辑:可下分跑得快)